光明日報長文推介沈福村文化創意產業基地
按:11月22日,光明日報“紅船初心”專刊以《文明潤村舍 幸福滿心間》為題,對沈福村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進行了推介,原文如下。
遷居沈福村,音樂人楊莉莉幾乎是下意識的:“我走過很多村莊,其中不乏美的,可一見到沈福村,我就篤定要在這里度過余生,它正是我心中世外桃源的樣子?!?/p>
記者見到楊莉莉時,她正進行非洲鼓創作,兩只小貓酣睡在茶爐旁。屋外,寒潮過境后的陽光格外溫暖,落在滿墻藤蔓上,灑進門前小河里,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。
“為什么愛上沈福村?”“因為美。”沈福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,“圩”,在字典中的解釋為低洼地區防水護田的堤岸。行走在村中圩道上,只見圩區格田成方、路林交錯,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掩映其間,好一派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。作為近郊鄉村,沈福村距安徽省行政中心直線距離不到3公里,600年來,卻始終與喧囂無關、和閑適相伴。
“如今,沈福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,又為其注入了發展的重要動能。未來的沈福村將不僅是市民的菜園、果園、樂園,還將成為標桿型文化數字創業產業基地和5A級旅游目的地?!卑不丈蚋N幕瘎撘庥邢薰究偨浝碇靽鴹澱f。
“為什么留在沈福村?”“因為人?!睏罾蚶虻墓ぷ魇野阎蹇冢直环Q為“沈福一號”?!皠偨邮帧蚋R惶枴瘯r,老屋十分破敗,改造過程中,附近很多村民‘不請自來’,三伏天里幫著搬磚拉沙,叫人感動?!睏罾蚶蚧貞?。入住“沈福一號”后,楊莉莉總能在清晨打開房門時發現門口放著村民送來的一籃蔬菜,“還掛著露水”。作為回饋,楊莉莉常常帶領村中的留守兒童鑒賞音樂、學習樂器,還組建了一支由20多個孩子組成的非洲鼓隊?!拔蚁脒@就是雙向奔赴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,未來,我會繼續把音樂帶進鄉村,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里生根發芽?!睏罾蚶蛘f。
為啥沈福村人這樣好?“因為我們有‘三寶’?!鄙蚋4妩h總支書記陸軍華告訴記者,“沈福村歷史悠久,且歷來高度重視教育,注重培育文明鄉風,曾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鎮、安徽省文明村鎮等?!遍L期實踐中,沈福村人制定了一部村民“憲法”(村規民約)、組建了一個村民“法庭”(道德評議會)、打造了一條“好人”巷子(家風家訓一條街),這便是所謂“三寶”。
“為什么推薦沈福村?”“因為文化?!惫艜r,“沈”又作“沉”,“沈?!奔础俺粮!保鉃楦饩奂恋碇亍.斈?,沈福村不僅擁有人氣興旺的“老街”——沈福集,還有一口“老井”——清泉井。
村民徐文忠帶記者來到老井前,井壁上十多條因提水繩索磨刻而產生的溝槽,足見老井年代久遠?!氨M管后來通了自來水,但村里人還是喜歡來這里打水洗菜洗衣,每每路過老井,總能聽見一片歡聲笑語,可以說,老井不僅哺育了一代代沈福村人,還承載著全村人的鄉愁?!毙煳闹腋锌?。
典故頗多的老井在去年又迎來了新的“典故”。去年1月,沈福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首次分紅大會上,作為資源性入股的組成部分,老井憑借2萬元的估值,為村民帶來500元分紅。“古井變‘股東’,可真成了‘福井’喲!”徐文忠打起一桶井水,回憶這份清冽甘甜的鄉愁滋味。
恰逢周末,不少市民驅車來到沈福村,下車后就一頭扎進了菜地?!斑@是白菜,那是生菜……”一分見方的菜地里,市民張鋒帶著女兒一邊勞動一邊認識各種蔬菜,“今晚就吃咱自己種的菜!”拽出一棵生菜,張鋒高興地說?!盀橘s續好傳統農耕文化,我們為市民量身定制了‘智慧一分地’項目,市民認領一分地后,可以自種,也可以半托管、全托管,在家通過手機App就能實時查看自家蔬菜的長勢。”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眼下,沈福村的鄉村振興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展開。今年中秋國慶“雙節”期間,沈福村的“第一福字”亮相,引得游客紛紛前來打卡?!拔覀儗猿质刈o好沈福村的文化本底、文明本底、生態本底,同時突出科技與鄉土融合,高質量打造標桿型文化數字創業產業基地和5A級旅游目的地?!敝靽鴹澩嘎叮斍耙延?0余家代表性文化數字企業落戶沈福村,“希望更多人愛上沈福村、推薦沈福村!”朱國棟說。
?。ㄓ浾撸憾∫圾Q、常河)
0551-63351597(信訪舉報)
卓越城文華園A2棟
皖ICP備2021008553號-1 版權所有:安徽省文化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支持: 安徽新媒體集團